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清朝震惊朝野的精神病人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清朝震惊朝野的精神病人”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震惊朝野的精神病人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精神病人,叫王肇基,你说多气人,姓“王”却不姓“皇”,要是姓“皇”就衣食无忧,也就不会有这段千古奇闻了。
王肇基虽然有精神病,却特别想做官,白天想,晚上想,做梦也想。可他科考无法入仕,怎么办呢?眼看人家做官的飞黄腾达,三妻四妾,光宗耀祖,他不甘心,我王肇基一表人才,怎么能家徒四壁,只有一个老婆吗?于是他绞尽脑汁,哎呀,真的想出了一个办法,可是没想到这个办法要了他的小命。
清朝文字狱非常恐怖,人们不敢乱说话,官员流行拍马屁,乾隆的宠臣和珅天天在乾隆面前拍马屁,讨欢心,得到乾隆无数赏赐,乾隆也对和珅的贪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和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
王肇基洋洋洒洒地写了一份颂书,议论清朝大事,还另辟蹊径,人家是拍乾隆马屁,他是拍皇太后马屁,还写了一副恭祝皇太后万寿无疆的对联,皇太后是乾隆的长辈,乾隆对她也敬重有加,王肇基希望以此能对乾隆表忠心,让乾隆喜欢他。
他得意地把颂书交给官府。这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当时献颂书的人不计其数,想当官的人如满天繁星,可他错在哪里呢?有人说他拍马屁不够响,在其它马屁面前就相形见绌了;也有人说,他表面溜须拍马,实则讥讽;更多史料把他当成疯子做了一件傻事。
清朝是个封建王朝,以儒家文化为主治理国家,封建思想非常严重,孔孟在当时是圣贤,他们的任何观点任何言行永远是正确的,谁要是敢不服,就是神经病,重则死刑,私底下也无人敢议论孔孟的一句不是。王肇基虽然拍了皇太后的马屁,却说了孔孟的坏话,犯了大忌。
当时的汾州府同知(知府的副职)图桑阿阅读王肇基的献书之后,就做出“错杂无伦,且有毁谤圣贤,狂妄悖逆之处”的批语,看到王肇基拍皇太后的马屁的文字,感觉他挺“正常”的,可他又批评本朝支持的孔孟,“类似疯癫”,到底怎么回事?正常又不正常?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于是图阿桑将王肇基押入牢房,严加看管。
在图阿桑眼里,王肇基是一个歪门邪道的怪物,如果他穿越到21世纪,就不会那样想,说不定觉得自己比王肇中还不正常。可是世上没有如果,有几人能逃脱时代的限制。
汾州知府向巡抚大人阿思哈报告王肇基献书之事,阿思哈看了王肇基的献书,不仅产生图阿桑那样的疑问,还把重点放在王肇基妄议国家大事这方面。
阿思哈审问的时候,就质问王肇基,国家大事是此等小民议论得了的,还包含讥讽嘲笑之意!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平民百姓不能公开讨论国家大事,舆论管控得非常严厉。而王肇基不仅敢议论国家事务,而且还敢有意无意的嘲讽文武大臣。
阿思哈纳闷了,眼前之人一介布衣是如何知道这些国家大事呢?王肇基的回答或许已经解开他变成精神病的原因。王肇基说自己在各处当长随时,有从《京报》上看来的国家大事,有说闲话听来的。也就是说王肇基做过官吏的仆役,也算跟着主人在官场摸爬滚打过,什么官场腐败没见过?
史料虽没有记载王肇基如何变疯,但是此人是在官府做仆役之后才精神失常的,他看见了什么,又受到了什么刺激,不妨假设一下,他看透了官场的丑恶,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乾隆身上,这也说得通为何他想讨好乾隆,却对孔孟不满,对国家大事不爽,对文武百官不信,甚至讨厌。
王肇基原以为献书能让乾隆看上他的才华,知道他的一片衷心赤胆,可是乾隆不需要敢于批评的知识分子,哪怕乐意拍他的马屁,他有一个假装批评的金丝雀——纪晓岚就够了,封建国家哪能容不下真正的批评。
乾隆阅完阿思哈的奏折和王肇基的献书以后,也认为王肇基,“竟是疯了而已。此等匪徒,无知妄作,毁谤圣贤,编捏时事,病废之时,尚复如此行为,其平昔之不案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见,岂可复溶于光天化日之下?”
乾隆还认为王肇基是“编捏时事”,而阿思哈第一次看到王肇基的献书,并不这样认为,反而觉得他在狂妄地议论国家事务,为何乾隆在这一点上和阿思哈持不同的意见?说明乾隆并不是每件国家大事都知晓,文武百官也不是所有事都让乾隆知道。
王肇基最后被官府的乱棍打死,不幸中的万幸,乾隆只是认为他是疯子,没有株连九族,满门抄斩。
清朝的文字狱多恐怖,拍皇太后的马屁还不行,还要恭维儒家文化,称赞国家大事,不能出现任何讥讽的意思,也不能嘲讽文武百官。所以千万别拍马屁,拍马屁没有几个好下场,和珅千古骂名,王肇基变成千古笑料。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清朝震惊朝野的精神病人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