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区块链(关于“区块链不能服务实体经济”,牛顿创始人有话说!)
17世纪,因为一颗苹果,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牛顿三大定律至今让后人铭记。
21世纪,让业界备受期待的新一代公链“牛顿”开创性的构建超级交换协议,正在冉冉升起。
徐继哲,牛顿项目(Newton)创始人,任新浪邮箱技术负责人,比特币走势早年就职于新浪网;后加入好乐买,任公司技术负责人。在智能硬件、3D打印、招聘、手机游戏等领域连续创业。
2005年,创办哲思社区,在中国推广自由软件运动,普及相关技术、法律、社区文化。最终在对行业模式的观察和经过众多行业的经验积累后,展开了对区块链的发展。
对徐继哲而言,进入区块链行业,更像水到渠成的事。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身就具有开源的特点,最早也是在开源社区有较大影响。所以,选择从公链为切入口进入了这个热闹的行业是十分明智的。
想法不同,退出亦来云
2017年,徐继哲参与亦来云项目的创立和运营,同年12月退出亦来云项目后,次年1月正式创立牛顿项目。
徐继哲透露,之所以退出亦来云,主要原因是对项目的发展理念不同。亦来云的重要班底希望按照公司方式来管理项目,而徐继哲则要的是社群治理。
徐继哲说:
“我是在彻底离开亦来云之后才开始发起牛顿项目的。两个项目没有任何的关系或者任何类型的合作。反而是原来亦来云社区的很多人参与了牛顿项目,并且一直支持到现在”。
据有关报道显示,亦来云和牛顿项目的技术、团队不仅没有重合,发展方向、定位也完全不同,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项目。与亦来云不同的是,牛顿项目致力于打造社群经济基础设施,构建人人贡献、人人受益的模型。
而昔日备受瞩目的亦来云反而一直在遭遇声讨,成为了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
徐继哲看来亦来云的根本问题就是项目定位模糊,商业模式不清晰。尤其在项目治理上,更像是公司制度,推行的社群共治委员会未能落到实处,团队在决策做出前也没有和代表有过沟通,没有建立起对项目有好的制度,也没有对社群成员有利。
公链需要可操作的通证模型和业务模型
“2018是公链之年”的声音好像还回荡在耳边,但是市场却结结实实地扇了“2018是公链之年”一耳光。
“开发者开发出来的公链能在一个领域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徐继哲说,
“如果只论技术,那么区块链本身就是开源的,已有的公链已经太多了。这就是说公链发展需要设计好可操作的通证模型和业务模型。区块链的本质是将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模化,惠及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社区,生态才能繁荣。”
“底层公链—解决方案—项目应用”的发展逻辑是公链的发展基本都要遵循的。技术方面存在两种发展路径:一种是自下而上,先搭建底层公链,再寻找机会落地应用;另一种是自上而下,将区块链等技术直接应用到某个商业场景中。
牛顿属于后者,它针对目前商业模式封装仍旧比较原始的现状,在电商领域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超级交换协议,基于超级交换协议开发支付、商城、保险等DAPP应用,建立社群经济。
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通证模型,牛顿通证设计成类似于正态分布曲线进行发行。为整个生态和社群提供确定性来建立繁荣是通证的核心。
链商零售NewMall是牛顿的是牛顿的第一个“样板场景”,也是最重要商业化场景。电商关注的成本效率和链商零售关注的是激励模型的问题。运用牛顿的思想把电商从一个成本和效率巨大垄断的机器,变成一个人人贡献、人人受益的零售平台。
NewMall技术上的开发在2月份已经完成,首批商家已确定。
发展初期,在平台上面的商家都是优质商家,确保用户在线上交易过程中过程中的优质体验。前期主要以为运动类为主,初期SKU为10,000左右。跑通流程两周后,商品种类会慢慢变多,预计上半年SKU将突破100,000。
“区块链不能服务实体经济”的论调在今年会被打破
说到公链,有很多人举得这是未来市场赖以商用的。也有人说在区块链早期做应用其实都是痴人说梦。
徐继哲分析:
“区块链不能落地、不能服务实体经济的论调在今年就会被打破。持这个观点的人大概率没有真正在做一个这种项目,他还是产业的观察家。”
现在可以从业务来拆分区块链,从共识、业务角度是可以运行在不同的链上,经过这种组合,它的可行性已经大幅度提高。
颠覆一个技术是可以创造新的体验和新的商业模式,一定不是视觉上的或者是交互上的,而是价值上、财富上和真正权利上的感受。
谈及2019年公链的发展,徐继哲表示,
“更多的落地应用将普及,而不仅仅是游戏类DApp。”
公链很难满足所有的应用场景需求,没有找到具体应用场景的公链将进入淘汰期。只有区块链是不够的,区块链需要结合如人工智能等其他技术,才能服务实体经。
","content_hash"!"6cdb8de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