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被“卡脖子”?美国或允许汽车芯片供给,专家:能赚更多钱
8月25日,环球网援引外媒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已批准供应商数亿美元的许可证申请,允许向华为出售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芯片。
对此,华为方面表示,正向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确认。如消息属实,对华为而言,无异于是个大利好。
华为长期以来的观点,就是“不造车”,一位发言人也强调,“我们将自己定位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新零部件供应商,目标是帮助汽车OEM厂商制造更好的汽车。”不仅如此,华为前不久还辟谣了参股汽车公司的消息。
汽车分析师、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市界表示,“华为汽车芯片一直被“卡脖子”,导致其只能做汽车软件或解决方案等二级供应商做的事。专门做汽车软件规模不会太大,无法在行业中成为领头羊,始终被一级供应商压制。不仅如此,二级供应商可能连与车企对话的资格都没有,像上汽就不愿用华为的系统。”
“华为这种体量的世界级大公司,不适合做二级供应商,因为受一级供应商的制约和压价,很难发展起来。相比而言,一级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强,能赚更多的钱,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可以直接跟车企对话,将博世等作为对标对象”,张翔补充道。
实际上,华为手机芯片被“卡脖子”的问题同样棘手,以至于其只能推出4G手机。不过,另寻出路的华为,选择在汽车赛道上发力。就在8月24日,华为还与长安和宁德时代发布高端品牌“阿维塔”,其与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类似,将搭载鸿蒙车机,由华为提供软硬件能力,具备无人驾驶等功能。
早在去年11月,华为心声社区就发布过一则任正非签发,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称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要清楚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并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华为还强调,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和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要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且无权改变此战略,谁再建言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市界发现,在文章底部写有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等字样。这意味着,至少在2024年前,华为都不会造整车。
当然,造车真不一定有华为当前的选择赚钱,“目前这些业务的商业价值还未走向规模化,未来有望占据70%的汽车价值,远超车身、底盘等传统技术在整车上的价值,形成一个新的增量市场”,华为董事会成员、轮值CEO徐直军曾表示。
(作者丨市界 冯晨晨 编辑丨廖影)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华为不被“卡脖子”?美国或允许汽车芯片供给,专家:能赚更多钱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