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管理(区块链:数据资产管理和流通中的一把利器)

  区块链管理(区块链:数据资产管理和流通中的一把利器)

数据资产管理有公认的三大难题:数据资产的确权问题、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和数据资产价值评估难的问题。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英文“Blockchain ”的翻译,这是一个合成词,原始的意思是由多个区块组成的链。广义上讲,区块链是利用链式数据区块结构验证和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的共识机制和数学算法集体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保证了数据的传输和使用安全,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

  

区块链是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分布式存储技术、P2P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数据由所有节点共同维护,每个参与维护节点都能复制获得一份完整记录的拷贝,可以实现在没有中央权威机构的弱信任环境下,分布式地建立一套信任机制,保障系统内数据公开透明、可溯源和难以被非法篡改。

  

区块链技术,主要包括:

  

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存储相关技术源于分布式存储系统对于数据分散存储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包括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CAP理论、共识算法等,该技术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存储、备份、容错和一致性等问题。

  

共识算法。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主机节点通过异步通信方式组成的网络集群,其节点之间需要进行状态复制以保证主机达成一致状态共识。每个区块包含链上前一个区块内容计算出来的哈希值,修改任何一个区块的任意一个字符都能导致后续计算出来的哈希值和下一个区块记录的不匹配,很容易被别的节点检测出来,只有修改了链上后续所有区块的内容才能保证区块链的完整性,但这是一个成本极高或者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主要用公钥和私钥对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的加密和解密。非对称加密技术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信息加密、数字签名和登录认证等。区块链系统中涉及到非对称加密算法主要有RSA、D-H、ECC(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时间戳。比特币购买时间戳(Timestamp)通常是一个字符序列,唯一地标识某一刻的时间。具体而言,它是一个能表示一份数据在某个特定时间之前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和可验证的“标记”。区块链中的时间戳是将某一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事件在区块链数据库中进行唯一的、不可更改的记录。

  

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运行在可复制的共享区块链数据账本上的一段计算机代码程序。该程序代码是现实世界中合约和规则的算法实现,能够实现主动或被动的处理数据,控制和管理各类链上数据资产等功能。

  

区块链本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在数据加工流转过程的透明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为解决当前数据资产的管理和流通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行性。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资产确权

  

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它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在全网获得共识并确保数据资产的唯一性。区块链将数据资产封装为可上链的数据对象(注:可上链的数据对象也叫数据区块,是区块链系统下的“最小可用数据单元”),通过唯一的赋码机制确保资产唯一性,为每个数据资产确权。

  

区块链确权机制,在业界有一种共识,那就是上链即确权,也就是用户生成数据区块的过程就数据权利产生的过程。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进行数据确权。数据的产生者以及使用者作为节点加入到区块链网络,利用区块链详细记录数据产生、流转、交易等全部环节,通过节点标识每笔数据对应的产生者以及使用者身份。

  

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权属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当数据生产方及使用加工方通过区块链技术各类资产完成上链、确权、定价、交易等行为,数据资产的唯一性将确保其不会被复制和篡改,从而其价值也能得到保障。数据资产只有确权之后是,才有了流转的基础,区块链技术能够完美地解决数据资产确权难的问题。

  

2、基于区块链技术保护数据资产安全

  

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是数据安全的重要内容。传统数据管理中,一般是采用中心化的数据库存储数据,从技术角度,这种方式是很难来保证数据不可被篡改的。如果有黑客攻击,注入一段代码,就很容易修改了数据库中的账户余额或者数据库权限。传统防范这种数据安全的风险是通过网络层、服务器层采取各种防控措施,例如:防火墙、堡垒机、防病毒软件等等。但这种防控都是被动式的预防,不能做大主动防范。

  

在数据的完整性方面,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方式,所有区块链上的节点都存储着一份完整的数据,任何单个节点想修改这些数据,其他节点都可以用自己保存的备份来证伪,从而保证数据不被随便地篡改或者是被删除。同时,区块链采用时间戳技术记录读取数据的时间,当任何一方发现不合理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区块数据和时间戳来追溯历史数据,提高数据库的容错性和安全性。

  

在数据的保密性方面,区块链需要搭配非对称加密、零知识证明、哈希算法等密码学知识和技术来实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例如: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能验证数据来源,保护数据的安全可靠;采用哈希算法等匿名算法能保护数据隐私,防止泄露。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不可篡改和可追溯以及智能合约机制,构建隐私数据授权验证体系。用户的隐私数据授权给哪一方或哪几方、授权范围和内容是什么,授权时间、有效期、流水号、操作验证码等,都可以在链上被有权限的一方查验,且记录不可更改,再结合后续的隐私数据提供记录,可以方便地进行隐私数据共享的监管和审计。

  

3、基于区块链技术提高数据质量

  

在提高数据质量方面,区块链主要采用分布式数据系统来管理和存储数据,通过智能合约技术,由事件驱动,自动化处理数据的访问和写入事件。数据的访问和写入需要通过全链的广播、匹配、核查和认定,如果数据不实或不被认可,系统将自动拒绝写入,这有助于保证数据系统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采用了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对分析性决策过程的影响相当深远,不但能强化决策的透明度和粒度,还可改善决策质量,因为区块链智能合约会持续进行验证,让数据能更加精确、可靠和值得信赖。

  

4、基于区块链技术加速数据资产共享

  

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行业型、区域型的数据联盟,由行业或区域内的相关组织以节点的形式加入区块链联盟网络,利用区块链的数据加密、隐私保护以及终端用户授权等机制解决企业之间“数据共享难”的问题。

  

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系统,是由“事件驱动”的。区块链中的每个参与主体都能单独地写入、读取和存储数据,并在全网迅速广播和及时查证,经全体成员确认核实后,数据作为某一事件的唯一、真实的信息在区块链全网实现共享。另外,基于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技术打破各自为政的数据统计标准和方法,取代传统的数据协议,对流通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分级分类管理,从而进行数据资产的统一定价,解决价格不统一、随意定价等问题,为数据资产的共享和流通提供可靠支撑。

  

文章部分素材源自:谈数据

  
","content_hash"!"1a00009a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