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企业家车祸离世,自动驾驶“横冲直撞”的好日子到头了?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企业家车祸离世,自动驾驶“横冲直撞”的好日子到头了?”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家车祸离世,自动驾驶“横冲直撞”的好日子到头了?
原创 清柠
来自公众号科工力量
前言
蔚来陷入了一场“车祸数据”罗生门。某品牌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汽车,在开启领航辅助功能(NOP)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再度引发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的担忧,也掀开了该技术尚不成熟的另一面。
01
蔚来事件 成为关键节点
领航辅助功能被认为是“辅助驾驶”功能的一种。普通消费者更熟悉的,则是“自动驾驶”一词。由于该技术不仅涉及数据应用,还涉及软件更新和硬件供应。漫长的产业链条,让人对其落地有着相当高的期望。
依照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认知,汽车上的技术,应当以安全为先。林文钦的车祸,显然让人对相关技术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可出现问题的,不止蔚来一家车企。 2016年1月20日,中国发生了全球首例特斯拉自动驾驶致死事故:出事特斯拉直接撞上道路清扫车,司机高雅宁当场身亡。经交警认定,司机负主要责任。尽管司机家属以“宣传误导”名义将特斯拉告上法庭,但案件至今尚未判决。 2019年1月,有蔚来用户在网上发帖称,汽车在行驶至北京长安街时突然无法行驶,停留1个多小时。蔚来汽车随后回应称,是用户误操作升级所致。今年6月底,由于主动巡航控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特斯拉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涉及超28万辆进口Model 3及国产Model3、Model Y。今年7月,工信部发言人田玉龙指出,受芯片供应短缺等因素影响,6月份当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4.3万辆和201.5万辆,同比下降16.5%和12.4%。针对汽车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工信部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加强汽车芯片的供给能力。 今年8月,相关部门收到大量广汽丰田iA5车主的举报信,信中指出,广汽丰田在未告知用户并经用户允许的前提下,对该车型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后台OTA升级,人为降低汽车电池容量和输出功率。广汽丰田因此成为舆论焦点。 硬件短缺,软件漏洞,数据收集……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各种汽车新技术在进入中国市场,经历从无到有的“野蛮生长”之后,正经历着痛苦的行业成熟化转型。从行业角度看,技术尚未稳定。从社会角度看,这种不稳定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掌握技术的车企,或多或少都在回避责任。整个行业,现在需要定规矩。蔚来的事故,则是行业治理的关键节点。
02
管理政策 中外同步转型
今年对汽车新技术产业而言,可以说是“规范管理元年”。 8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发布通知,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等突出问题,市场监督总局已于近日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的哄抬芯片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商企业立案调查。 8月12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车载系统OTA升级,特别指出:企业在线升级前,要向工信部备案。未经审批,自动驾驶功能不能在线升级。
8月20日,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指出,敏感区域地理信息,车外收集人脸车牌等“重要数据”需要在境内存储。如果因业务需要向境外提供,需要进行对应的安全评估。 同今年密集的管理表态相比,相关部门以往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表态,还是“鼓励为主”。 2003年,科技部《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就提到了“汽车辅助驾驶系统”。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2016年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也特地提到了“电动汽车智能化”“发展智能自动驾驶汽车”。短短一个月,相关部门对技术应用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弯。 中国对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管理,正在跟随行业发展,实现了从“鼓励期”到“管理期”的转型。这种转型,也是全球汽车技术准入管理的大方向。 2018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指南》,规定自动驾驶车辆有明确的适用范围。2019年,日本《道路交通法》指出:交通事故原因是自动驾驶汽车维护不善,或者无视系统警告的情况下,驾驶员要承担责任。对人车责任进行了明确的切割。 与日本法律的“一步到位”相比,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法案》提供的是“安全标准豁免制度”。被豁免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不用严格遵守现有的汽车安全标准规定。但是豁免汽车数量存在限制,目前的标准不大于10万辆。 针对特斯拉为代表的“辅助驾驶”系统,8月16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他们将根据2018年以来的11起特斯拉安全事故,对特斯拉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展开正式安全调查。 欧盟在自动驾驶领域,采用的是同美国类似的豁免指南制度。但是经过欧洲豁免指南通过的自动驾驶汽车,准入许可仅在批准机构国生效,不能全欧洲通行。目前也尚未有产品通过豁免指南许可,实际作用极其有限。
03
行业发展 仍需制度驱动
同欧、美、日等地的管理规范相比,我国的汽车技术管理政策针对汽车行业企业端。政策文件还属于制度框架阶段,而不是落地立法。谨慎的政策规划,与国内汽车行业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50%。1至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均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达到8.7%,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行业高增长,技术生态也在高速发展。以车载系统为例,小鹏P7的2.6.1版本,经历了9次OTA升级,北汽极狐也在8个月内进行了5次OTA升级,威马汽车也有着3个月一次的软件升级频率。如此迅速地产品迭代,与百万级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脱不开关系。 作为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关键成分,不论是上游的芯片,下游的软件还是终端的数据。它们都在跟着车企早期的野蛮发展,随波逐流。迅猛的发展,为中国汽车开拓了新市场,可缺乏合理的监管机制,也让车企的客户花费数十万,却“维权无门”。车载摄像头和系统的数据风险,更是带来了层出不穷的争议。 野蛮生长,终究只是过去式。自动驾驶以前靠技术横冲直撞,而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制度出面,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管理。监管机构对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管理文件,本质上就是在通过全产业链上的制度布局,为行业发展提供框架和指导。 “横冲直撞”的自动驾驶,就像是青春期的学生。不光需要鼓励,更需要监督。逐步细化的行业法律,也在让青春期下汽车新技术行业“长大成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不光让几十家车企盈利,也要让数百万消费者安心。 “横冲直撞”的好日子到头了,“令行禁止”的规范之路,才刚刚开始。来源|科工力量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企业家车祸离世,自动驾驶“横冲直撞”的好日子到头了?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