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导师要保证研究生毕业?学生有权利换导师,导师可以换学生吗?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导师要保证研究生毕业?学生有权利换导师,导师可以换学生吗?”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师要保证研究生毕业?学生有权利换导师,导师可以换学生吗?
近日,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规范》。这份文件对导师权力的规范和边界的确立,强化了对导师的师德师风的要求,提出一票否决制。
斋主发现了一条有意思的评论:" 导师要负责让学生按时毕业,毕不了业的学生,导师负一定责任!"这条评论竟然获得了许多点赞和回应。
作为研究生导师,斋主感觉毛骨悚然。导师怎样才能拥有如此神奇的能力,能让所有的学生毕业?
1.导师是怎么招生的
研究生导师分为硕导和博导两个层次,当然博导一般都是硕导。这两个层次的招生是不一样的。
硕导指导的是硕士,对于招生没有多大权力的。硕士生是通过国家统考,按照一定的流程录取的。在分配导师之前,师生之间是没有什么接触的,录取环节是比较公平的。
博导指导的是博士。博士生录取现在处于两种方式,一种是考试制,另一种是审核制。
第一种考试的方式是多少年来执行的制度,要考试多门课程,比如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初试通过,还有面试。只有在面试环节,学生才能见到导师。导师在博士生的录取中,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还是要按照程序。
而审核制则是导师的权力与以前相比大得多了,学生要提交读博前的科研成果、研究计划,导师根据这些判断学生的水平。这种录取方式,尊重导师的个人选择,其实也是问题不大的。因为学生最后还需要导师带,如果和导师差异比较大,以后科研过程中就很麻烦了。
由此可见,这些年导师在招生中的作用有所提高,目的是为了从专业的角度招录合适的学生。
2.导师能保证学生毕业吗
学生毕业让导师保证,这个观点看似合理,实际上是不合逻辑的。我们需要看一下,学生是如何毕业的?
学生毕业一般要上满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达到一定的学分。这是首要的条件。然后,才是做出小论文和毕业论文,通过外审和答辩。
在这些环节中,导师的作用在哪里呢?
从文科角度看,导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指导学生读书,写作论文。从小论文到大论文,导师都应该认真帮助选题、修改和批注,让学生尽快提高学术水平,达到写作论文的要求。
在这个环节中,导师必须是负责任的。论文写好了,学生参加答辩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一般都会顺利毕业。
如果导师不负责任,研究生就很难从本科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到研究生水平。碰到个别不负责任的导师,学生自己如果再不努力,可能就毕不了业了。
如果感觉导师不负责任,这会就可以考虑换导师。
学生能否毕业,导师当然有责任的。如果导师尽到责任,学生还无法毕业,问题就在学生自身了。
3.有些学生为什么毕不了业
这些年,斋主也见识到个别的奇葩学生,也看到许多导师对学生的吐槽。公众现在只对导师有过多的苛求,却对研究生们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
人有千种样,学生亦是如此。有两类学生是很难毕业的。
第一类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的。这类学生有很多种,比如说不务学业,对学业之外的事情投入过多的精力,经常不上课,也不听从导师建议。对导师布置的任务,爱理不理。最后,这类学生自己写不出论文,无法毕业就是必然的了。
第二类是缺乏学术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博士生。硕士生对学术能力的要求相对低一些,一般人都能达到。这类学生考研或考博,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是为了那张文凭。结果,考上之后,他们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写不出论文或达不到要求。导师怎么指导都无法达到,于是最后只能以无法毕业而结束。
结论
每年在几百万的研究生队伍中,我们发现毕不了业的是极少数。他们毕不了业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但是,绝大部分原因都在于学生自身,毕竟不负责任的导师也是极少数的。
没有那个正常的导师会为难自己学生的。这个年代,制度设计非常严密,有心为难学生的导师也不敢做出任何举动的。
如果碰到不负责任的导师,学生可以申请更换导师,越早越好。
但是,斋主作为导师,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导师碰到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学生,是否可以考虑换学生?这在目前是没有制度保证的。
既然师生是双向选择,其实这一条也是应该有的。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导师要保证研究生毕业?学生有权利换导师,导师可以换学生吗?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