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再次接连失火,动力电池的阿喀琉斯之踵究竟何时才能解决?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再次接连失火,动力电池的阿喀琉斯之踵究竟何时才能解决?”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次接连失火,动力电池的阿喀琉斯之踵究竟何时才能解决?
特斯拉AI日上,马斯克揭开了特斯拉人工智能公司时代的序幕,“特斯拉”三个字再次成为汽车行业内热点话题。
但不巧的是,在这波秀肌肉之后,现实的打击接踵而来,舆论的风口浪尖又把位子预留给了特斯拉,对,这次是反面的。
Model S再起火
8月22日,广州某小区地下停车场发生火灾。起火原因疑似是一台红色特斯拉Model S冒烟,随后发展成为较为剧烈地起火,顺手“捎带”上了一台黑色BMW轿车。
根据随后的事故调查,发生冒烟起火的这台Model S为2015版,悬挂的依然是当年未作细化区分的蓝色的常规车牌,并非新能源专用绿牌。
至于起火原因到目前并没有公布,但无论是何种因素导致,最终都会被指向电池组的安全性。
电池起火,已经成为阿喀琉斯之踵
对于这起火灾事故,是特斯拉自燃导致,还是另有隐情,最终消防部门肯定会给出一个具有公信力的解释,也不需我们太过关心。
但真切关乎每个人出行、每个人安全的是,动力电池什么时候才能不是新能源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8月7日昆山,比亚迪D1因电池磕碰起火;
8月6日深圳,比亚迪汉因掉入下水井起火;
7月30日上海,蔚来EC6事故起火;
7月28日深圳,广汽Aion S行驶中起火;
7月19日杭州,奔腾B30EV静止无事故起火;
7月7日苏州,Model 3静止无事故起火;
……
仅仅是在7月份到8月份这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发生了接近10起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而如果去统计2021年已经度过的这段时间的话,纯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已经有50余起,涉及二十多个品牌。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市场占比较弱的新能源起火的概率怎么算都有些太过“突出”,而不分品牌、不分价格的起火,这也说明:起火的根源并非与成本和研发投入资金相挂钩。
其次,对于起火原因虽然各家都有说辞,发生碰撞之后确实在技术上难以实现100%的不起火,但明显在正常操作场景下的锂电池仍然会有起火概率。
例如,在快充场景下起火,正常行驶中起火,甚至静置放在路面都有可能起火。在这种背景下,本就对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有一丝质疑的消费者,在众多起火事故之后显然会加重犹豫程度。
因此,纯电动要想完整替换燃油动力,电池安全显然是一道不得不迈过去的坎。
电池起火原因简单,但处理很复杂
起火原因可以不同,但最终结果都只有一个,如果没有专业的消防救援介入,难以扑灭的锂电池起火最终会让一整台车烧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空壳。
而至今来看,处理这种火灾的有效办法并不多,直接用消防水冲效率并不高,毕竟外部火焰扑灭之后,电芯内部仍然在进行激烈的化学反应。根据美国消防部门的说法,扑灭电动车的用水量是扑灭燃油车的100倍。所以常规的灭火器,显然是没用的。
而锂电池起火背后的原因也比较清晰,材料是关键。
无论是以安全著称的磷酸铁锂还是以能量密度著称的镍钴锰酸锂三元,在滥用条件下,或是阴极析锂刺穿隔膜,或是机械滥用导致电池挤压,都会让电芯处于短路状态,产生大量的热引燃隔膜及可燃物,造成不可逆的热失控,进而转发成热扩散。
这种化学特性并不会因为刀片或者是弹匣等炫酷名称而有根本上的变化。
所以,想要根除锂电池的这种易燃特性,开发出全新的电池材料是关键,不论是下一代的固态电池还是现在的钠离子电池都会在安全属性上有阶段性的突破。
但显然,这些电池距离“上车”,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
写在最后
其实在笔者看来,接连不断地起火事故还没有到令人吃惊的地步。毕竟,起步自上世纪的新能源汽车,在当下其实仍然要划分到“新物种”的范畴,其从真正被视为下一代出行能源的核心到现在,也不过只有十年时间。因此,对于暂时不稳定的储能技术,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迭代更新,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不必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各种起火问题,OEM或者消防部门最终都会给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毕竟,经历过至暗时刻的燃油汽车,当初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再次接连失火,动力电池的阿喀琉斯之踵究竟何时才能解决?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