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同事不是一类人,那你是什么人?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你和同事不是一类人,那你是什么人?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你和同事不是一类人,那你是什么人?”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和同事不是一类人,那你是什么人?

你和同事不是一类人,那你是什么人?

最近与米果同事聊天,听到他们分享了一些听众给《好好说话·康永来了》音频的提问。其中一条提问让我有很多感慨,他是这么问的:“和同事不是一类人,该怎么愉快地聊天?”

王超刚大学毕业,特苦恼。不是愁工作,他早拿到了offer,愁的是和新同事关系。

对于一个丧,不主动,不爱说话的人,进入一个新环境,他担心的从来不是工资福利如何,工作能不能做好,上司nice不nice,他最担心的是能不能和同事们好好说话。

王超就是这样的人。

他喜欢戏曲话剧,希望能和大家聊聊廖一梅、林奕华和开心麻花;而同事们都喜欢王者荣耀、明星八卦和美剧,出轨劈腿的明星都能聊一小时。

当同事们围坐一圈打王者时,每个人都大声吼着:“卧槽卧槽卧槽、操操操操、臭傻逼、干他、坑”,赢了就骂对方“菜鸡”,输了就叹一口气再来一把。除了王超。

王超想参与进去,但心里有两个小人。一个说:“玩王者?超无聊!没内涵!没长进!”一个问:“怎么才能和同事们好好聊天呢?”

他特发愁:“和同事不是一类人,该怎么愉快地聊天?”

听到王超同学的问题,我特生气。都是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因为兴趣不同就咔咔咔把大家划分三六九等了?这不是能不能和同事好好聊天的问题,而是和人相处时态度的问题。

通过“兴趣”对一个人进行“高下”评判,这就像有人在问:

“我喜欢听民谣,看有意义的电影;而我朋友喜欢看美剧,爆米花电影,我该怎么和他相处?”

或者“喜欢的男生说他喜欢美剧我喜欢韩剧,我们价值观不一样不适合在一起,我该怎么办?”

还有更居心叵测的说法:“喜欢看日剧美剧的人,比看韩剧港剧台剧的人收入高!”

这些话你熟悉吗?你想到了谁?你鄙视了谁?你有优越感了?你满意了?

不是兴趣不同让王超难以融入,而是这种与人相处时带着很强优越感的态度,才是阻止他融入大家的原因。

对于刚毕业的人,都有“意义”的观念,特固执,凡事都想上价值、讲道理,连培养兴趣都不放过:培养兴趣,是为了更好的陶冶情操。

看《万历十五年》就觉得是一本值得学习的书,看《明朝那些事儿》就只能当作消遣。这种观念很深。

原因呢?在学校时,语文的古诗词背诵高考分值特少,不背了;一道题型,又难又费时分数还低,放弃了;美术体育课程又不高考,不上了。

对他们来说,毕业之后凡事找不到意义,就慌了,就看不清自己位置了,就要通过“我喜欢话剧和戏曲”来告诉自己“意义”还在。

王超不懂同事们为什么喜欢“无聊”“无意义”的游戏和美剧,看着他小小的困惑,我感慨:为什么一定要被戳中、有意义才可以呢?

《小时代》特别火的时候,我还没看就很讨厌。什么价值观?带坏小朋友!而朋友却很喜欢。我就和朋友争论,“名牌堆砌!”“哪有演技?”“MV画风啊!”“别人电影里的演员哭是真感动,《小时代》里演员哭是导演站出来告诉观众此处该有掌声了。”

整个人义愤填膺的。有深度有意义的《让子弹飞》为什么不去看?更有意义的《公民凯恩》《八部半》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去影院看一个单纯感官刺激的《小时代》?当时还扬言:“谁看《小时代》,谁夸《小时代》,我就拉黑谁!”

后来,抱着批判的眼光看了一下,一部、两部,最后追到第四部。我记得书里写到几位好朋友,除了林萧都在一场大火中丧生。而电影的处理是黑屏,没有画面只有声音。一开始是人叫声,“哔哔啵啵”的火花声,乱糟糟的,慢慢地安静下来,那几十秒钟里,我心揪了一下。

我没法说出“揪了一下”的意义,但我再也不以“好坏”来评判它了。

慢慢地,我发现,很多事情不是高下之分,而是左右之别。

而且,有时候你所谓的“无意义”“无聊”,才是别人的“意义”所在。

有一篇文章叫《AV中的哲学》,它里面有个点:

“少不更事的时候看不懂AV,总带着生理冲动去看;近些年再看AV,经常感动的我热泪盈眶,并在看后引起我深深的思索。”

作者看着日本AV里的男男女女,看着天使面庞的女孩和普普通通的男人,想象着女孩代表着人类脆弱的自由和理想,男人代表着难以逃出的命运,他思索出了命运对人类脆弱的自由和理想最无情的嘲弄与践踏。另外,AV里,他还听出了《老人与海》般不屈服于命运的呐喊。

有人从屎尿屁里闻出了诗意,有人从AV里看到了哲学。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马老在《星空演讲》里说了一个观点,我很喜欢:

“每个人打开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是通过美丽打开世界的,有的人通过歌声,有些人是通过文字。”

打开世界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而看话剧、戏曲、美剧、读书都只是其中特小一部分。当有人以“不同于他人”的兴趣作为炫耀,嫌弃别人时,只能说他傻。而且等到真正的专业人士出现,他又会因为自己的不专业,而被啪啪打脸。

有人说道理是对的,可生活中就是会出现兴趣不同,只能尬聊的人。

比如下班时,你和一个同事刚好顺路,同事问:“一起走?”你脑子一个激灵,说:“我还有事,你先走吧!”其实哪里是有什么事,实在是除了工作之外,不知道一路上和对方聊什么。

大家明明兴趣不同,明明没得聊,有时候就是躲不开。午饭时,乘坐电梯时,厕所遇见时,回家顺路时等等这些没有工作的时候,最怕大家没得聊,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既然大家的关注点、兴趣点都不同,怎么才能和兴趣不同的同事,好好说话?

邱晨说:从不同的话题中找到一个连接点,真正的高手,就是什么话题都能和自己擅长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你和同事不是一类人,那你是什么人?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