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申请材料(超长的申请总结:一波N折的申请季,甚至经历了offer被取消)
写在前面 !
到今天为止,我的第一阶段申请季也算是结束了,虽然离毕业还差一门期末考试……最终也算是走上了很多条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
回望过去这一年的历程,个中滋味,难以言说。
我基本是一直确定想要出国读PhD的,但是生性懒散&拖延症比较严重,就这么一直浑浑噩噩地过到了大三下,连自己以后要做啥都没有想清楚。报了两次托福,第一次把周六的考试记成了周日(……)所以喜提0分,第二次仗着英语功底尚可,113首考顺利通过了。而对GRE、GRE sub还完全没有概念,CV也还是一张白纸。最终在室友的强烈推荐下,我预约了GGU的面谈。GGU的咨询老师帮我详细地分析了自身情况和未来规划,最终助我下定了跳出纯数大坑的决心。我也最终决定了和GGU签约。
大三下才开始考虑转方向,诸多不易,很多基础的应用数学或者统计学专业课,诸如数值分析、随机过程都还没有学过,甚至因为大二概率论被wh老师劝退的缘故,我的概率论也还在修。同时,我自己也没有想清楚,不做纯数了,那到底该朝哪条路上去走。
于是在GGU mentor和咨询师姐姐的鼓励下,我尝试了进入多个不同方向的组做科研,包括一段随即控制(精算方向)、一段时间序列(统计学方向)和大四下的一段地质学应用(计算数学方向)。此外,由于有一定的OI基础,在GGU的相关指导下,以及投了近两百封邮件之后,我最终联系到了一份Princeton老师(他后来跳槽去了northwestern)的机器学习方向暑期科研。事实上,由于联系GGU的时候已经快四月份了,找暑期科研的时候已经四月中旬,很多老师都直接回复no position,这个机会属实来之不易。经过这几段科研经历,我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所在,并敲定了data sciencemachine learning的主要申请方向,以及statistics的副申请方向。
同时五月底的时候,通过数学系的一个合作项目,我和数学系的另外两位同学成功拿到了NUS的math PhD提前批录取当作保底。
然而就在我感叹命运之神的眷顾,并迅速预约并成功拿到了前往美国的B签十年签和学校海外科研计划的funding,开始畅想暑假在美国的科研生活之时,我遭遇了著名的签证revoke事件。十年签在大使馆的一通电话之后马上变成了废纸。
在GGU咨询师姐姐的鼓励下,我调整好心情,立即和美国的导师联系,并确定了线上远程暑期可言的方案。
于是从0开始入门python(误)的线上暑期科研就这么开始了。我在老师的安排下换了几个不同的组,并最终在一个应用强化学习训练机器人的项目里最终安顿下来。远程科研有时候需要凌晨开组会之类,好在暑假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宿舍,于是毫无干扰地在国内过上了美国时差,凭借还算扎实的代码基础以及同样远程科研的一个交大小伙伴的帮助,最终迅速入门,并在某个契机之下发挥数学背景做出了一点微小的贡献。老师比较满意,在九月初的一通电话之后,口头给出了return offer的承诺。
然而在八月底,我又收到了美国大使馆的邮件,并且经历了一场FBI小黑屋面谈(x),得知有被终身禁止入境的可能。于是我决定不能把鸡蛋放在美国这一只篮子里。在和mentor还有咨询师姐姐的一次meeting之后,我一方面继续美国导师这边的工作,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顾虑,另一方面开始向校内导师积极寻求帮助。
得知校内导师的PhD老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并且今年有招生position之后,结合美英加新澳五眼联盟签证信息共享的传闻,我紧急申请了加拿大的旅游签证以探探风声。然而迅速得到了拒签的回应(加拿大不需要面签),并被告知有visa fraud记录。于是西方主流英语国家的大门看起来是关上了,感谢校内导师之后,我也放弃了在这一方向上的尝试。时值推免季,很多有revoke经历的同学都开始考虑推免。而由于一方面不愿意数学系本系直博(推硕士我的成绩不太够),另一方面毕竟手头有NUS的PhD保底,于是我选择了头铁继续申请,并在校内导师的建议下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欧陆小语种国家。同时,为了使父母安心,我也申请了校内到计算机系的交叉推免,当然因为毫无相关准备,计算机系的面试占比又高达80%,最终毫无悬念地被拒了。
辅导员偶然在系群里转发了一则巴黎高科集团的申请通知,我那个时候对工程师还没有什么概念,出于不报白不报的心态就顺手报了一下。最后材料都没有填完整竟然神奇地收到了笔试通知。和GGU mentor和咨询师姐姐以及校内导师一番研究之后,对巴黎高科的这几所学校还是毫无了解,但发现ENSAE ParisTech有一位校内导师认识的统计学大牛,而Telecom ParisTech也有一些校内导师认识的研究人员。于是就决定申申看这两所学校,经过邮件问询并补齐材料(已经超过ddl近两周),以及笔试面试之后,顺利拿到了ENSAE ParisTech和一所我没有报考的ENSTA ParisTech的预录取,Telecom ParisTech作为一所电信类学校没有给我预录取,可能还是觉得我缺乏相关背景(只上过一门程设)。这两个学校都没有后续的口试环节,因而根据往年经验基本预录取就等于录取了,于是我心里一下子踏实了下来,并开始给家里打电话报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两周之后,我神奇地发现我的录取被取消了。在邮件询问小秘之后被告知,我面试时有说谎的嫌疑。因为面试时我为了掩盖revoke的经历,谎称我曾前往美国进行暑期科研,而面试官和我确认我是否去过美国时,我也不假思索地回答了yes。然而,我的护照签证页上——并没有盖上入境戳。而彼时我已经邮件decline了NUS的offer,于是事实上陷入了失学状态。此时,我顺利裸考(划掉)GRE拿到了一个还能看的成绩(157+169+3。0)。
在GGU两位老师和校内导师的鼓励下,我再次收拾好心情,并开始规划之后的申请。事实上,经过ParisTech的申请,我逐渐对法国的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又申报了法国的IMT联盟和n+i联盟作为保底,并顺利拿到了联盟里最好的几所学校的预录取,最终选定了IMT联盟的mines saint etienne作为保底。同时,我提交了瑞士的ETH和EPFL以及法国的巴黎高师的申请作为彩票校,申请了ENS Lyon作为稳一稳的学校,并在暑研导师的催促下递交了northwestern的PhD申请。由于加签拒签的经历,我没有再申请英美加新澳的其他学校。
一月份,我得知巴黎综合理工有欧陆很罕见的PhD项目(欧陆一般都需要先读硕士,除了瑞士两所),并且免申请费,于是也顺手申请了一下。同时,回家前,我开始办理德国的APS认证程序,准备等德国高校开放申请(较晚)之后再申请几所德国的学校。回家后,我开始进行去法国读书的准备,报名了网课开始从零学习法语。
而之后,Northwestern的offer顺利地到了,疫情也开始慢慢爆发。APS卡住了,德国高校的申请算是泡汤了。而四月开始,我也逐渐收到了ETH、EPFL和Ecole Polytechnique的拒信,巴黎高师更是材料审核都没有过,不过也都是意料之中。然而Ecole Polytechnique自动把我转到了data science的master项目申请里,并给我发了offer。里昂高师的结果还没有出,我通过中法4+4的同学又了解到法国的几所centrale,并向对方发邮件进行了询问。最终centrale nantes表示我可以邮件材料给他们进行申请。周一询问,周二得到回复并发过去材料,周三预约了周五的面试,周五我便迅速地拿到了录取,快得有些不真实。于是它迅速取代了mines saint etienne的保底校位置。
同时,比特币走势五月初,校内导师给我发了KU Leuven的一个统计学大牛招收PhD的启事。我查询得知还是需要有master的学位,并同时了解到这所身处欧陆不出名的QS前五十高校。然而KU Leuven官网的非欧盟master申请ddl时三月初,此时已经是五月份。我顺手写了封邮件过去,竟然得到了还可以申请的答复,只是校方无法保证我能否按时拿到签证入学。于是我也迅速递交了申请,并拿到了master in statistics的offer。之后,我终于接到了ENS Lyon的applied maths offer。
至此,我一波n折的申请季总算是画上了句点。而最终的去向,由于目前形势的复杂,我也还没有决定,已经很渣男地同时接下了法国、美国、比利时三个国家三所学校的offer,并开始同步走签证准备程序。
关于欧陆申请的一些总结 !
首先是语言框架,大致的对应关系大概是:
欧标 托福
C2 120
C1 110-120
B2 90-110
B1 50-90
A1、A2 入门级
瑞士!
英语项目, ETH 、 EPFL 的申请并不冷门, GGU 应该也非常熟悉了,个人感觉 bar 大概类似美帝 top20 。 ETH 的申请流程比较劝退,需要一门课一门课手动填写课程描述,而且需要邮寄材料。我觉得需要填写课程描述的项目都比较劝退……瑞士学费几乎没有,但生活费较高。
德国:
大部分德语项目,但也有一些很优秀的英语项目。德语项目申请需要德福4*4分以上,也就是B2-C1水平,类比到托福至少是100分以上的程度,德语本来就难学,个人感觉比法语难学很多,没有德语基础或者没有半年以上的一天六小时以上语言学习的准备时间,基本就不用考虑德语项目了……学校方面,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都很不错。德国奉行教育资源平均化主义,其实抛开国际声誉不谈,学校之间的差异也都不是很大。申请方式类似北美,都是通过学校申请网站申请。但是德国的申请必须先进行APS认证,以笔试+口试的形式对成绩单上学过的课程进行检验考核。认证并不难,但是排队期可能很长很长三四个月都有可能,而且材料准备很繁琐,需要去招办开录取花名册(录取通知书没有用),进行中英双语公证,并注册中心密封寄送到大使馆。此外,德国的项目对转专业申请非常非常不友好,基本都需要填写课程描述,需要过往课程匹配度至少80%甚至90%以上,匹配度不够的话,科研经历再丰富也没有用,甚至填不够相关课程连申请都交不上去……(比如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网申系统)。所以转专业申请几乎不可能,除非所转专业的课也几乎一门不落地修够了……德国是免学费的,只需要每年交几百欧注册费,生活费也很低。此外,德国的高等教育出了名的严格,人均延毕,硕士期间基本就不要指望做额外的科研了,这一点也是德国本土人一直所诟病的……
法国:
大部分法语项目,英语项目除高商之外,大部分bar比较低,法国国内社会认可度也不高。法国是个神奇的国家。他的教育系统分为公立大学universite和精英大学校grande ecole两类。对法国学生而言,公立大学是没有准入门槛的,只要学生高中毕业申请,学校就必须接收。之后会每年一次重新注册,进行洗牌好学校排名靠后的下一年只能去次一等的学校注册,而次一等的学校成绩优秀的则可以升上来。比如巴黎六大每年只有30%的学生能留在本校。这样的淘汰过程同样适用于硕士一年级到硕士二年级(M1到M2)。所以法国公立大学的硕士一年级和硕士二年级一般都是分开申请的,也就是你申请上了巴黎六大的M1,学校并不保证你M2还能在巴黎六大读。当然,也可以直接申请M2。
公立大学的硕士几乎都是法语项目,准入要求是B2水准,不建议没有法语基础的同学申请。当然,法语学习相对德语要简单一些,我从二月中旬到五月底,大概三个多月的时间,平均每天六小时法语学习的强度下,也顺利通过了TCF B2,当然TCF/TEF只考听力、阅读、语法,而且都是选择题的形式,相对要简单一些,DELF/DALF考试听说读写都会考,而且各个单项的分数都必须达标,标准会高很多。一般就申请而言,TCF/TEF的成绩即可,当然,TCF/TEF的有效期只有两年,而DELF/DALF的成绩是终身有效的,难度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关于精英大学校,包括工程师学校的工程师学位、高商的MIM,Master In Management,以及高师的normalien学位,对法国人而言要想进入必须在高中毕业后进行两年prepa(预科班)的学习,以高考的强度强化训练两年本科一二年级的基础数学、物理课程,之后通过竞争激烈的入学竞考(concours),因而在法国本土的社会认可度极高,找工作的话甚至可能比博士还容易一些。对中国学生而言,目前国内主流的工程师学校录取途径是通过几个联盟进行申请,从好到差依次为IP Paris 工程师联盟,ParisTech,IMT和N+i。均需要进行笔试及面试,最优秀的学校如Ecole Polytechnique巴黎综合理工和Mines ParisTech 巴黎高等矿业学校往往还需要进行口试。但只要笔试、面试、口试成绩优秀,对转专业极为宽容。笔试、口试的范围依然是本科一二年级的数学及物理,IP Paris的题目相对较难,部分题目可能达到丘赛难度(我没有赶上报名,但是看过题目)。剩下的几个联盟的笔试题都不难,基本就是期末考试的程度,而且都是选择题,当然有倒扣分的机制,所以不可以随便蒙。这些项目都是法语项目,但学生申请的时候不需要会法语,可以完全用英语进行申请,但进行签证申请时必须达到B1的水平,而毕业前必须达到B2的水平。
此外,工程师学位偏重实践与就业,会有强制的实习以及管理学、法律、会计等课程,目标是读博的话,可能南辕北辙,工程师学校的学生想要读博的话一般会在工程师项目的最后一年或者毕业后再花一年读一个M2,当然有工程师背景背书,在法国申请M2相对会很容易。而高师则偏重学术研究。高师的申请时通过各自的官网递交材料,材料通过后会进行笔试、口试的考核。巴黎高师的考试题非常难,大于丘赛难度,往年被录取的学长一般也只能做两题左右(就能被录取),里昂高师的题目比期末略难,在接受范围内。高师、工程师、公立大学硕士项目都是免学费的,每年需要交4000-5000欧的注册费,其中高师自带每月700欧的生活补助。近几年,centralesupelec(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也开放了accelerated engineer的申请,是英语项目的工程师学位,同样需要进行笔试、口试。但是开销很高,一年需要18000欧的学费。其他的centrale一般只对国内合作院校开放申请。精英大学校内部往往也设置硕士课程,基本都为英语授课项目,但一般没有法国学生去读,开销也比较高,在当地社会认可度也偏低,在校内也会受到一定的歧视。比如Ecole Polytechnique的校医院会优先为工程师学位的学生看病==(所以我最终还是没有选择Ecole Polytechnique的M2,巴黎本来治安就不行……)当然这些英文授课硕士作为申请博士的跳板也是不错的,法国的这些学校虽然回国排名不能打,但是在欧洲声誉还不错,看faculty也时不时能发现几个大牛……法国的生活费也比较低,还有房补,基本700欧一个月(含房租)绰绰有余。
高商不太了解,就不乱讲了……IP Paris和ParisTech都有相对比较充足的埃菲尔奖学金名额,别的项目则几乎没有。埃菲尔奖学金必须由录取的院校代替学生进行申请,所以等通知就好。同时因为和院校绑定,所以接取埃菲尔奖学金之后不得在更换院校,我当时还在等ENS Lyon的结果,所以没有接埃菲尔奖学金。学校确定的话,一个月1200-1400欧的奖金还是很多很多的(国内每年大约30个名额,只对精英大学校项目的学生开放,硕士项目的学生是没有的,所以竞争其实也没那么激烈,毕竟最top的学生里去法国的人也不多……)
比利时:
不太了解,英语项目很多,也需要APS,但不是作为申请材料,而是作为签证材料。KU Leuven的QS排名不错,也有很多厉害的老师,但是之前确实没听说过……学费很低,几千欧的样子,但是生活成本很高。比利时的考试基本都是口试,比较灵活,毕业要求也比较严格,学习压力会比较大,可能不一定有时间做科研。
瑞典:
基本都是英语项目。KTH现在很火,今年的bar貌似也很高。我有打算过申请瑞典的学校,甚至已经到了缴费前那一步。瑞典的学校是通过瑞典教育署的网站统一进行申请的,只有排第一志愿的学校才会给奖学金。瑞典现在不免学费了,学费一年大概在十几万的样子,而且北欧的生活成本很高很高光生活费可能都得一年十几万二十万……所以我掂量了一下之后还是被劝退了== 瑞典的CTH、隆德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其实和KTH层次差不多,但是国内宣传不如KTH做得好。瑞典的学校是录取名额优先本国及欧盟学生的,所以变相加大了中国学生的竞争难度。
荷兰:
从学长那里了解到代尔夫特理工,据说号称欧洲小MIT,基本都是英语项目。但是郁金香奖学金的截止日期很早。而学费及生活费的情况类似北欧,非常贵,所以最后也没有申请,bar应该不高。(荷兰的3TU都要求211,不过除了代尔夫特理工清北去感觉都太亏了,另外两所,埃因霍温理工和屯特,还有当地的乌特勒支大学其实不是清北的话,一般985去应该也还行)
Erasmus项目和EIT项目:欧盟推出的在多个学校进行学习的项目,有入口学校和出口学校,最后所拿的学位为欧盟硕士学位,欧洲认可度不错,出了欧洲以及国内是否能认证未知。Erasmus项目基本均为英语项目,同时自带奖学金并报销差旅费、住宿费,非常适合想在欧洲旅游的同学……缺点在一个学校只待一年甚至一学期,很难有连贯的学习、科研经历,这对后续申请PhD并不有利。此外。Erasmus和EIT每年提供的项目都在变,需要自行去官网查阅,申请流程依然是正常的网申流程。这些项目里优秀的学校占比很少很少,大多数都是听都没听过的学校==少数几个优秀学校参与的项目竞争会比较激烈。
我的申请经历算是比较曲折的,在拿到这个offer之后我同时接了比利时鲁汶大学的offer和西北的offer,计划先面签美国签证,如果能过就去美国,不能的话就去比利时。希望我的总结能给GGU学员一些帮助,非常感谢GGU两位老师在我申请时候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content_hash"!"92bbf90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