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广东、浙江、安徽,拉响“警报”

宁夏、广东、浙江、安徽,拉响“警报”

宁夏、广东、浙江、安徽,拉响“警报”

每经记者:吴林静 每经编辑: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以来,总书记8次地方考察,必看环保、必谈生态。其中有4次,更将“生态”这一主题安排在行程的“首站”。

全球变暖趋势愈演愈烈,元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向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未来三四十年时间内,全国各地的能源、产业、消费都将因此发生结构性的调整。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路径,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又非常复杂。简单是因为要实现“双碳目标”,主要是减排、增汇两个核心;复杂是因为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科技、政治等各个要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

目前,全国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还在研究制定中,这是涉及到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行动方案。

实施碳中和之前,碳达峰是第一个目标。城市是实施碳减排的主战场,除了少量城市宣布碳排放已经或即将进入平台期外,全国还有大量城市碳排放仍处于未达峰值的阶段。具体而言,重点地区的控碳成效究竟如何,下一步又将如何制定碳达峰计划?

01

2030年前要达到峰值,“十四五”就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

按照目标设定,“十四五”期间我国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具体到2021年,重点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与过去相比,定下以上三个数值目标,属于正常发挥。

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8.2%;“十三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8.8%;过去五年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率在0.1-5%之间。

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

不过,全国整体情况之下,各省份的碳排放情况就大相径庭了。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武汉、深圳、昆明等典型城市在2020年已经实现碳达峰,但仅是少量城市碳排放进入了平台期,仍有大量城市碳排放还处于未达峰阶段。”

02

减排,减的是碳排放的强度和总量两项指标,简称“双控”。

为了“尽最大努力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国家发改委实行定期通报、督查制度,发布“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此表又被业界称为“红绿灯表”,以此掌握各地的减排力度。

未完成双控进度目标,且实际值与目标值差距大于目标值10%的地区为一级预警,用“红灯”表示,其能耗控制形势十分严峻;未完成双控进度目标,差距在10%以内的地区亮“黄灯”,其能耗控制形势比较严峻;完成双控进度目标的地区亮“绿灯”,表示进展总体顺利。

城叔共查到2020年前三季度、2021年一季度和2021年上半年三次“晴雨表”通报。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西藏自治区数据暂缺,不纳入预警范围,地区排序的依据为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率)

纵观三次通报,能耗强度降低进度一直亮“红灯”的是宁夏、广西和广东,一直没有达标的有新疆、山西、浙江、安徽、黑龙江和辽宁;能源消费总量一直没有控制到位且亮“红灯”的是云南,一直没有达标的有广东、浙江和安徽。其中,自去年以来,宁夏、广东、浙江、安徽四省,形势尤为严峻。

看今年上半年的情况,19个省份的能耗强度降低进度一直没能达标,13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没有达标。“双控”目标均亮起“红灯”的有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等七省份;均亮“黄灯”的有浙江、四川和安徽。

与过去两次“晴雨表”相比,最新的这一次,通报“长了牙”。国家发改委对一级预警的省区提出新要求:“对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区(地级市、州、盟),2021年暂停‘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除外)。”

近年来,一些地区为了经济“稳增长”,新上了一批高耗能项目。现在,真的要“逗硬”了。毋庸置疑,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建立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

03

90%的二氧化碳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直以来碳排放量偏高的主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夯实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尽快摸清本地区碳排放家底,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城叔统计了31个省份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各地碳达峰方案设计思路来看,加大能耗“双控”工作力度仍是重头戏,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数据来源:各地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单位GDP能耗控制总目标方面,多数省份都承诺2021年要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山东提出下降3.5%左右,海南提出要“超额完成”。

近八成省份提到,将在2021年或是“十四五”期间制定省级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天津、青海和福建的厦门、南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提前达峰”。近七成省份将在2021年或“十四五”期间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04

想要完成减排目标,一方面是重点行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建筑、建材、钢铁、农业、化工、造纸等传统制造业多次被提及。只有这些传统高能耗行业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才算完成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头戏。

减排的另一面是提升清洁能源比重,以及“外电入皖”“外电入豫”,逐渐实现电力替代、氢能替代。关于新能源的利用,黑龙江、辽宁、云南、安徽、广东等多个省份都制定2021年的规划。不仅是新增装机量,还提出要在储能等技术上实现突破,让风、光等资源更稳定地输出电力。

图片来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中科院学部“碳中和路线图”项目牵头人之一丁仲礼此前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煤炭发电变得很贵,或者风、光的稳定输出问题解决了,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传统的高耗能企业自然而然就会退出,非碳能源企业会相应地跟上。”

踩着碳达峰的节点,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上马也成了一种减排路径。2021年,广西要建2万个充电桩,海南要推广2.5万辆清洁能源汽车;公共领域的车辆换新,贵州提出新能源车比例要达到八成,山西则是100%。

除了减排,还有固碳。“新增造林”则是增加碳汇资源的一项指标。根据城叔统计,2021年有14个省份提出具体造林面积。从增加值来看,河北最多,要新增600万亩,四川要新增550万亩。浙江和内蒙古都额外提到要完成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不能让治理后的“大坑”依然是“大坑”、“土山”还是“土山”。

每日经济新闻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宁夏、广东、浙江、安徽,拉响“警报”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