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简单爱”了?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简单爱”了?”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简单爱”了?
编辑:脑蛋黄
试问在这个2021,坐在电影院里,坐在电脑前,坐在电视机前,最痛苦的人是谁?
莫过于ibg了。
因为,ibg今年可输得太惨了。
从今年2月份开始,整个剧集市场,就被男人的世界霸占了。
要么是几个男的要一起换个新思想,要么是一个男的要和另一个男的搞对象。
虽然男人和女人谈恋爱的戏也不是没有,但碍于粉丝一直在打架,剧集里演员的爱情可信度未播先打了个对折。只有一部《司藤》勉勉强强靠着人树祖孙恋,稍微撑起来一点场面。
而电影院里,无论是献礼片接踵而至一举拉出了史上最差贺岁档,还是一家独大、烂片狂炸的春节档,今年也很少看到大银幕贡献出什么简单平凡讲述普通人情感的故事。
本来最受期待、炒了半年“磊枫”CP,有望重振华语青春爱情片战鼓的《盛夏未来》,顶着“提档救市”的口号开画后,却让本来期待着在电影院接受甜蜜暴击的观众傻了眼。
这(芬芳)也没有谈恋爱啊!
这(芬芳)男主好像还根本不喜欢女的啊!
作为华语电影台式青春片代表人物的陈正道导演,来到内地奋斗后也贡献出不少商业类型精品。《盛夏未来》作为他首部在内地执导的青春题材作品,上映前一直吸引着许多观众的目光。
影片正式公映后,观众仿佛拿着拳击的门票走进了艺术体操的剧场,面对与前期宣传并不太对应的正片剧情,观众纷纷怒骂“导演夹带私货”。
不少人翻出陈正道之前在台湾的青春片《蓝色大门》《盛夏光年》,以及今年年初公映的悬疑片《秘密访客》,这几部电影无一例外在剧情核心中都有LGBT人物的存在。
鉴于此,观众再结合《盛夏未来》的命名、宣传方式与正片中男主角“郑宇星”的种种表现,认定了陈正道“夹带私货”,把一部青春爱情片拍成了自己喜欢的“同性题材”。
这些“夹带私货”的评价,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却有点不太对劲。
电影,作为导演主导的艺术,可以说从剧本创作到剪辑定剪,几乎都是在反映导演的创作理念与看待世界的方式。既然自始至终就代表了导演本人的意志,又何谈“私货”与“夹带”?
那么这些走进电影院观看《盛夏未来》时产生不满的观众,他们的愤怒本源从何而来呢?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营销的失败。
优秀而恰当的营销,可以为片方创造更好的利润,也能让观众得到自己满意的娱乐方式或艺术享受,可以说是双赢。
然而,随着电影市场逐年风云变幻,电影营销的宣传也越发五花八门,讲求出奇制胜,以至于许多宣传方为了引起更多圈层观众的注意,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背离了影片本体的内容、风格与类型。
这就形成了“营销诈骗”。
近年来,华语电影市场创造的最知名“营销诈骗”案例莫过于《地球最后的夜晚》。
当时,片方最主要的营销手段,是在短视频平台投放一批没有太多影片本体内容的短视频物料,伴随着主角汤唯充满文艺调调的独白,宣传如果你在×时×分走入电影院,那么当零点钟声敲响的一刻,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就会接吻,而你也可以和你的伴侣一起迎来新年的第一吻。
仅仅凭借这样的物料,不明就里的观众会认为这是一部简单轻松的浪漫爱情片,然而熟悉毕赣的观众都知道,他是一个以模仿大师横空出世的“野性”实验风导演,除非是拿出他以前拍婚纱照的路数来,才能勉强对得上宣传的思路。
果不其然,《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的当晚,也确实是这部影片在电影票房的最后一晚。
第二天大呼受骗的观众与院线经理就用退票和取消排片证明了这场营销的失败。
《盛夏未来》同理,在影片上映之前,片方各种角度全方位宣传磊枫CP甜度爆表,层出不穷的甜料tag上了好几次热搜榜单。
所以,抱着嗑生嗑死的心情来电影院看张子枫吴磊谈恋爱的观众,在看到“挂羊头卖狗肉”的正片后,确实很难不怒从中来。
而除了“营销诈骗”,现在大部分爱情片面临的第二个更严峻的问题是:
不会简单讲爱了。
众所周知,爱情片是众多类型题材中最难拍但最易产生效果的题材。
警匪、战争、古装、谍战、科幻、玄幻、探案种种类型虽然容易形成视觉奇观但都并非大部分观众能切身接触、体会到的生活方式。
而爱情可以说是与观众自己真实的生活最贴切的故事内容,每个观众都有过恋爱、单恋、被单恋、分散、重逢中至少一种经历,爱情片是否真实、主演是否有恋爱的感觉观众一目了然。
爱情片在打磨剧本、制造视觉气氛,在营造更细腻真实的情感脉络、角色互动细节,在合作演员的选择与演员之间的磨合等种种要求上,都更为严格,但是爱情片向来是以中小成本为主,在票房的创造力上也很少有几十亿那么突出的建树。
随着电影工业化的蓬勃发展、复合类型的影片层出不穷,单纯的爱情题材已经逐渐淡出电影市场。
早年间,《失恋33天》这类以小博大的爱情片如今形同失传;
《志明与春娇》这种港式姣婆颜色爱情也难寻踪迹;
《全球热恋》《全城热恋》这些全明星多组合的爱情题材也在《北京爱情故事》电影版后消散于江湖。
曾经拍《失恋33天》的滕华涛导演,就像是被套上不合适的衣服一样去做流量明星主演的科幻大制作,最终奉上了一部科幻场面糟糕、情感戏码稀烂的《上海堡垒》。
即便是放眼全球影视,纯爱片也好像逐渐在远离主流市场。
好莱坞黄金年代诞生的《罗马假日》《魂断蓝桥》还在被当作模板使用;
《怦然心动》、“爱在”三部曲,以及《真爱至上》《诺丁山》《恋恋笔记本》等电影已经很少出现在大公司的片单里;
《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这种建立在大背景故事中的爱情故事更是鲜见。
近年来,欧美推出的最知名的纯爱情电影,还是表现同性爱情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而东亚影视圈,韩国人在韩剧里纯拍爱情的也越来越少,至于日影,大家还在追逐重映的《情书》。
很大的原因是,爱情确实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没有那么重要了。
各种社会新闻上,无论是男明星的海王行径,还是男素人对女方感情的不尊重甚至是极端行径,逐渐消解了大部分女性对单纯男女爱情的兴趣。
女性对更自由自主的生活方式追求也逐渐将爱情的必要性顺位挪到了最后。在这种情况下,本身以女性观众为主的纯粹爱情片市场份额势必在复合类型片的猛烈攻势下越走越小。这也造成了许多人对于文艺作品中爱情的定义越发保守,甚至是狭隘,对爱情的要求也逐渐走向了极端。
当代的许多作品中,渣男、海王、“小三”、“绿茶”等等对人物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多,角色稍微有一点情感上的异动就会立刻挨骂,只有从头到尾的“一心一意”才能被称作爱情。
事实上,影视上众多出色的爱情圣经,无论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双性恋,都逃不过出轨、离散与别恋的情节设定,在过去,正是有这样情感的流动性展现,才突出男女主角之间情感的铭心或哀婉。
《花样年华》讲双重出轨;
《霸王别姬》讲十年如一日对已婚人士的“觊觎”;
《甜蜜蜜》同样讲出轨;
《蓝宇》是双性恋婚姻失败后又跟前任复合。
可以说,如果将当今社交论坛上对爱情的种种需求束缚在这些电影主角身上,那么ta们每一个人都是标准的低质量人类。
毕竟在针对《甄嬛传》的主流评价里,对于更没有人性的皇帝的好评要远高于“恋爱脑”的果郡王。
在这种情况下,观众所期待的爱情片定义,与当今大多数爱情片的解构,必然是背道而驰的。
而原本可以直言不讳爱意的爱情片,也不得不加上各种元素以展现爱情之外的特别。
所以,在谈论纯粹的爱情已经会略显天真且羞耻的年代,爱情片已经没法再简单了。
设计/视觉:NOMA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简单爱”了?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