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反对“996”的真实目的,是防止工作对正常生活的严重挤压

国家反对“996”的真实目的,是防止工作对正常生活的严重挤压

国家反对“996”的真实目的,是防止工作对正常生活的严重挤压

如果我们梳理一下大家对996的各种讨论,其实可以画出一个四象限图,分别是有效的、无效的、有酬的、无酬的996。

有人说像华为那样的996是处在第一象限,有效,有酬,又出活,又拿钱,所以是好的996,企业和员工双赢。

那些到时间不下班,摸鱼等加班餐和报销出租车费的996是不好的996,企业和员工都没收获。

但不论是哪个象限的996,只要成为制度,成为文化,实际上都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是深远的负面影响。

那就是对正常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挤压,让作为生产者的员工,没有时间实现对自身的简单再生产——没有充分的休息、没有充分的学习,没有正常的消费,甚至影响到了作为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没有时间生育和抚育下一代的成长。

这才是国家反对996的真实目的。

不可否认,在企业创业阶段,要获得竞争优势,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可能都必须付出比一般企业更多的努力:对客户需求要能够7×24小时响应,服务随叫随到,方案随叫随改,deadline一再提前,等等。然而这样的状态不应当成为常态,不应当成为制度,更不应当成为全行业乃至全国的通例。

当我们的工程师能够让生产线以更高的速度吐出海量的产品时,工程师却没有时间来消费这些产品。

我们加班生产、赚钱,意义何在呢?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都曾经惊叹于美欧日的工程师们到中国提供服务的“奢侈”工作方式——乘坐头等舱出差,入住五星级宾馆,按小时收取高额的服务费,到时间下班甚至不耽误下午茶。

现在无论是在中国市场上还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工程师和程序员们都用996打败了他们,下一步,难道我们要把996永远维持下去?

和一家企业一样,创业阶段的超额付出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不可能靠员工长期的超额付出来维持。

从财务的角度说,减员增效是美好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减员增效不是无止境的。雇两个人,发三个人的工资,干四个人的活,不仅不是高质量发展,往严重说,还会影响国内大循环。

真正长远的竞争优势来自技术领先,效率提升,价值链高端卡位准确,掌握了产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然后用这些来为我们的员工、家庭和国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才是我们工作、努力、奋斗和发展的意义。

中国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996,该终结了。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国家反对“996”的真实目的,是防止工作对正常生活的严重挤压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