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出方案,浙江明确重点任务和分工

为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出方案,浙江明确重点任务和分工

为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出方案,浙江明确重点任务和分工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农业农村。

8月26日,农业农村部官网上发布了农业农村部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的通知,针对这一短板弱项,给出了重点任务和具体分工。

《行动方案》明确,目标到2025年,乡村振兴示范省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其中,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乡村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全面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3万元以下情况。

7月13日,在嘉善县姚庄镇的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种植户在标准化的大棚内采摘茄子。新华社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第一财经,《行动方案》提到的六项分工到具体职能部门的重点任务,有不少新的亮点。首先,在延伸乡村产业链条上,《行动方案》强调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证粮食和猪肉等农业领域的自给率。

比如,明确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500万亩、120亿斤以上,猪肉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产地冷链物流基地、电商专业村,形成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实现农业产业强镇涉农县全覆盖,培育打造10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

其次,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上,《行动方案》提到了大量新业态,包括规范提升休闲农庄、农家乐、采摘基地、主题民宿等,积极发展市民农园、共享农庄、认养菜地等新模式,以及催化发展乡村康养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温泉疗养、中医养生、健康养老、运动健身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建设一批职工疗休养基地等。

第三,《行动方案》还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通过推进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改革农业创新平台,从而让原本低效的农业通过“共同建设一批农业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联盟”等方式,向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效农业转变。

另外,在双碳目标下,《行动方案》也注重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低碳循环产业。包括加大绿色食品培育力度,新认定2000个以上绿色食品,建立优质农产品评价体系,推进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探索开展农业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完善农业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将农业项目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

从“三农”基础看,浙江在总量上并非农业大省,但在增产保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推进乡村治理、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浙江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当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05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25亿元,“十三五”时期分别年均增长1.9%和2.1%。去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连续36年居全国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1993年以来首次小于2。

多年来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浙江,也在不少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不过,与江苏等兄弟省份、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比,当地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空间,这也成为浙江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所在。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为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出方案,浙江明确重点任务和分工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