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原来还有这样巧妙,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你呢?)

  bat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原来还有这样巧妙,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你呢?)

上来就先敲黑板,大家注意了!非一般的数字货币来了!

  

本来的数字货币简称为DIGICCY,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但是! 在中国,情况不一样。

  

2020年,8月14日商务部公布了先从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计划,“央行数字货币”应用进入实质性阶段。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北京自贸区成为数字经济试验区。

  

据银行界大佬透露,2014年,央行就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2017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研发。

  

回头再看,央行的敏锐程度值得称赞: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据说就在这个“通知”之后没多久,央行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

  

熟悉又陌生的央行数字货币,值得我们仔细了解。

  

自贸区:把“国际”放进家门口,央行数字货币有了清晰的“场景”

之前我们听说“人民币结算”或“人民币国际化”,大部分都是在国外做生意如何用人民币,以及别的国家人也用人民币。

  

“自贸区”,改变了这个“旧思维”。

  

“自贸区”全称为自由贸易区,所有设定自贸区的区域,都是“国际贸易”的区域了,这就等于家门口甚至自己家里就是搞“国际贸易”。

  

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进,自贸区都与央行数字货币做了“天然捆绑”。

  

8月14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比特币价格通知发布之时,是中国经济的恢复信号明显之时,也面临“脱钩”情势汹涌之时。该通知公布了由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从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计划,后续将视情况扩大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地区。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将数字货币与自贸区进行捆绑和配套,北京自贸区成为数字经济试验区,并将北京数字贸易试验区将成为北京自贸区的最核心内容。

  

对北京而言,设计凸显了北京自贸区作为我国数字经济未来的引领地位,对央行数字货币而言,是找到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有最新消息表示,央行以及其他部门都会开展贸易定点投放业务,以加强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并支持以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新型贸易行业。并且还把跨境人民币业务列入监督的重点部分,同时还优化跨国公司进行跨境人民币的集中收集以及货款外收等业务,这非常清晰的说明了,央行数字货币之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央行数字货币,在国内就可以执行人民币国际化

众所周知,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拿着美元可以直接去美联储兑换固定数量的黄金,后来美国跟沙特等石油输出国达成了协议,协议规定产油国只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计价和结算货币,实现了美元与石油挂钩,与之配套的是,支撑美元结算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控制在美国手中。

  

  

2017年10月数据,美元为第一大支付货币,交易使用率39。47%;欧元使用率33。98%,为第二大支付货币;英镑、日元、瑞郎和加元位列第三到第六位。据SWIFT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所占比重1。56%,货币排名仍然位列第七。随着中美之间从“贸易战”到:“脱钩”,再到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和明目张胆的“抢劫”,配合以特朗普通过越来越频繁地通过SWIFT系统制裁别国。

  

天下苦美元久矣。

  

毫无疑问,中国是美国重点制裁和打击的对象,伴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成长,“结算”是中国需要突围重点问题。

  

面对“美元霸权”,全世界都在想突围之道。

  

中国不断扩大与各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范围。2017年,与中国达成货币互换的国家已有三十几个,货币互换总额达3。33万亿人民币,按当时汇率约合5300亿美元,到2018年货币互换规模翻了一番,截止2019年8月,总金额已经达到3。67万亿人民币。同时,中国不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领域结算范围,2018年底,中国对外贸易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规模已经达到了7万亿人民币。2019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8。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用人民币支付。

  

从中国自身的经济与贸易角度,“人民币结算”作为刚需,央行数字货币简直就是瓜熟蒂落。

  

央行数字货币也承担着应运而生的时代责任。

  

苦美元者不止中国,突围的也不止中国。

  

2019年1月31日,德国、法国、英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创建“支持贸易往来工具”(Instrument for Supporting Trade Exchanges,简称INSTEX),用于与伊朗商贸结算,避开美国制裁。

  

INSTEX,是一个以“去美元化”为目的的以物易物的交易系统——21世纪过去20年之后,人类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可见美元的“压迫”之 重。

  

2019年11月30日,INSTEX继续扩容,成员除了创始会员国德、英、法三国,又加入了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荷兰和瑞典六个欧洲国家。随着INSTEX的快速扩容,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加上INSTEX肯定不会满足单纯的“以物易物”的需要,他们也需要更好的结算工具。

  

央行数字货币,在国内实践成功,非常有可能成为INSTEX的有力支援;加上“自贸区”原本就可以为INSTEX国家提供贸易、支付与结算便捷,“推而广之”未尝不可且指日可待。

  

策划/苏布谷

  

撰稿/顾安(春秋新科技资深观察员)

  
","content_hash"!"1b59baa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