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币虚拟货币(刚刚,发改委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产业链要凉?)
前几日,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引起注意的是其中将‘虚拟挖矿’列入了淘汰类名单,此消息在圈内引起了一些争议。在前几天还上了微博热搜,很多人也在问这个消息对行情有什么影响。巧合的是,前几天比特大陆的新矿机蚂蚁矿机S17也开始发售,并没有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5分钟就售罄了,近日比特大陆和嘉楠耘智的负责人也发声说将矿机列为淘汰类产业对公司经营无实质性的影响。
所谓‘挖矿’,比特币交易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特定的算法运算,以此来抢夺记账权,获取BTC、ETH、BCH等的过程,挖矿的人就被称为矿工,因此这一种机制也叫做工作量证明机制POW。最开始由于挖BTC的人比较少,挖矿难度较低,用普通计算机就能挖出BTC,随着挖矿人数和算力的增加,逐渐的就出现了专门的计算机,这就被称之为矿机,如今BTC的矿机已经发展到采用7NM的芯片了,单个矿机的算力高达56T,带动了ASIC芯片的发展,还因此崛起了几家生产矿机的企业,如比特大陆、嘉楠耘智等等。还有一部份就是以ETH为首的用显卡就能挖矿的Token,他们的算法是抗ASIC芯片,也就是说不能用ASIC的芯片来进行,在ETH挖矿最火爆的时候还因此带动了显卡价格的上涨。那么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发改委会将“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呢?
在‘挖矿’的过程中,电力成本占据了大头,有统计称2017年BTC挖矿消耗的电力高达36太瓦时,几乎相当于全球总耗电量的0。13%,如果按照一个国家的耗电量来算,排全球50多名。耗电量也会随着算力的上升而增加,这也是POW机制被很多人诟病的缺点之一,而在我国BTC的算力几乎占据了全球的7成。所以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来说,POW机制确实是有很大争议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矿场和矿机的迭代,制造了很多电子垃圾。这两个原因这也是发改委把这个行业列入淘汰类的主要原因。
不少业内人士也认同此举将有利于区块链监管的进一步落地。
但是,更多的业内人士则是对此持反对意见。
一旦这项产业政策落实,势必会导致大部分矿场被迫迁移至海外,将对国内挖矿行业造成沉重打击,反而会有利于国外挖矿行业的发展。
对于矿机生产商而言,由于矿机都迁往国外运营,也会对矿机及其芯片研发产生一定的阻碍。
重庆工商大学区块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昌用在接受星球日报采访时表示:由于虚拟货币供给总量恒定,其价格并不会受到成本的影响,因此对于虚拟货币的发展不会有长期性的影响。
但是,受损害最大的将会是国内电力资源丰富但难以输出的贫困地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发改委的政策是不明智的。但是,他们也只是按照既定方针行事,并不具备对加密经济行业的充分理解。莱比特矿池首席执行官江卓尔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发改委的政策有一刀切的嫌疑。
在四川等地弃水弃电严重的情况下,挖矿作为一个大工业生产行为,能够在不产生污染的情况下将这些弃水弃电变为美元。
同时,出口比特币还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此外,在比特币挖矿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够为当地带来不菲的收入。
其实老韭菜都之后,在2017年年底国内就在限制矿场,94之后就有一些矿场转到海外,2018年1月2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发布了个通知,要求各地“引导”辖内企业“有序退出”挖矿业务,当时很多矿场被清理,所以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是限制并没有对挖矿产业造成太大的影响,矿工们依旧能找到各地的便宜电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发改委目前发出的只是意见稿,并不是正式实施,从意见稿到正式实施期间还有很长的时间过渡,当然这个意见也不一定会被采纳。而即使真的采纳了,正式实施起来也需要时间,在短期内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从2017年年底之后大批的矿场选择出海,所以大侠认为这个影响有限,更像是之前17年政策的延续。
回望过去的30年,人民币购买力贬值了91%,这也是房产、比特币等投资受到追捧的原因,我们不说改变未来那么大的口号,毕竟能不能改变未来,大多数人没那个能力,也不是你我说了算。至少在财富上来说,数字货币就是我们能逆袭的可行之路,如果你想搭上数字资产的财富列车,现在可以开始考虑持有比特币,而挖矿是获取比特币最理想的方案,你可以借助类似考拉矿工的数字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购买矿机、收益、卖币等全套流程,考拉矿工在中东、澳洲等地拥有多个大数据产业园,独创的“无忧回购”托管服务不仅提供全方位的运维保障,还执行“增值回购”保证,可以说是比特币投资的极佳方案,期待您的关注。
","content_hash"!"12d1616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