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长安汽车,未来十年内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车企?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长安汽车,未来十年内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车企?”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安汽车,未来十年内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车企?
文/车亮
图/源自官方
未来十年,全球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汽车品牌。
这是在刚刚召开的2021年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发布的新论断。“在新赛程里,长安汽车将按照‘新汽车、新生态’发展战略成长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这不禁让人想到,在今年6月的长城2025战略发布会上,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发表的观点:“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有在这三至五年的时间里,快速放大优势,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领跑。而且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只有一次。”
世界汽车产业已经发展了上百年,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开始高速发展不过20年。用20年的积累,在未来5-10年里,去挑战上百年形成的汽车产业格局,甚至要成为世界级的一流车企。这样的想法是不是痴人说梦?
不过,两位业界大佬不约而同发出同样的判断——也许只因为,“新能源、智能化、新汽车、新生态”这场席卷世界汽车产业的巨变浪潮,给了中国车企这样的机会。
那么长安汽车准备怎么做?“新汽车、新生态”战略,就是答案。
多项技术成果发布
一款内部代号为E11,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阿维塔科技旗下首款高端智能电动中型SUV,由长安朱华荣、华为余承东、宁德时代曾毓群三人以连线方式联合开箱。据悉E11将搭载华为HI(Huawei Inside)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宁德时代最新的电动化技术。不过,此次发布会上E11只是公布了局部造型,新车将于今年年底亮相。
此外,长安专用电动车平台首款战略车型C385亮相。这款车集成了两个技术亮点——长安APA7.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全球首发的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
所谓APA7.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可实现无人自主排队泊车功能。也就是说,车主将车停到车库外或者停车场门口,人就可离开,系统实现自主排队、自动通过道闸、自动寻找车位、自动泊车。此外,它还拥有电梯口、车库外等场所的接驾功能。车主可提前设定好时间,车辆自动开出车位,在指定时间和地点与车主汇合。实现“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场景像不像科幻大片?
不用怀疑,这就是长安即将量产车辆可以实现的无人驾驶体验。自主排队泊车(过道闸)、电梯口接驾、车库外接驾、高速公路服务区代客泊车,都将在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前提下实现,全程无需用户监控。
“不过山海关”是业内戏谑电动车的一句话,因为在极寒的条件下,电池的功率会大幅降低,出现油门踩下去“没劲儿”,续航里程大幅缩短等问题。
在本次发布会上,通过与长安工程师的连线直播,我们看见在零下30度的极寒实验室里,仅用了5分钟就实现了将电机温度从零下30度提升到零下9度,有效提升电车的低温行驶性能,配合余热回收技术,可提升续航里程40-70KM。这正源于全球首发的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
此外,新一代超集电驱,体积减少5%,重量降低10%,功率密度提升37%,噪声下降15%,效率提升5%,成本下降17%。450/800V的电芯规格极大精简,提升了产业效率。可实现240—800V宽电压覆盖,400—1000Km超宽里程,充电10分钟可续航200公里。
首次采用新一代超集电驱的C385,其冬季行驶表现值得期待。
从研发到产品,长安的新思路
相比现阶段取得的技术成果,长安未来将怎么走,思路更关键。
产品技术层面,长安两条腿走路。一是和华为与宁德时代携手,打造CHN平台,发挥各自在产品定义、整车集成、软件智能、电池驱动等领域的优势,联合推出高端电动品牌“阿维塔”,此次亮相的E11就是牛刀初试。阿维塔应该是和吉利旗下极氪品牌定位相似,不过它背后的资源要比极氪更加雄厚。
二是长安依托于自身的技术实力,打造EPA0、EPA1和EPA2三大全新专用电动车平台,覆盖小型、紧凑型、中大型等多个级别,未来三年计划推出11款新车。全新专用电动车平台打造的A158、B369、C385等车型,将于明年二季度开始陆续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还启动了一个代号为“E0”的新项目。号称打造“新汽车”。官方总结其有四大特征:“大型移动智能与计算终端、新型的储能单元、第三智能移动空间、数据采集载体”。这或许代表了长安对未来汽车“新形态”的一种前瞻思考。
长安这一波,已经站在了大气层!
然而除了产品和技术的突破,更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长安关于产品开发逻辑的深度思考。在这次生态大会上,长安首发了一套“用户-车企-开发者”全链路打通的“全场景数字孪生开发开放平台”。
这个又长又拗口的名字该怎么理解?其实在我看来,可以把它分为“孪生”、“开放”两个关键词。
所谓“孪生“,指的是将驾驶、座舱、车控的三个领域打通,全面实现“整车级虚拟仿真环境”,实现全车功能场景可编排。虚拟仿真技术对汽车开发的意义不言而喻,可大幅降低整车开发成本、缩短量产时间,提高可靠性。
所谓“开放”,在我看来是“用户共创”的数字化升级。“用户共创”是这几年车企流行的热词,但其本质流程仍然是“整车出厂、收集意见、需求汇总,适应改进”,和20年前并无区别。
但新平台的开放模式,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通过车机端、手机端、论坛社区、产品体验等渠道,鼓励用户参与共创。依托平台的数字化技术,将用户需求响应周期从3个月,缩短到1周。
第二,为合作供应商伙伴提供用户需求直达的快捷通道,大幅缩短开发周期。比如一款增强现实HUD,过往开发周期至少12个月。而基于这个平台,接入周期小于1个月,提升了12倍效率。
为了支持平台开放的、无限增加的接入需求,长安这套全新平台通过“本地加云”的方式将提供上百万TOPS算力支持,能够满足未来5-10年的平台开发需求。目前长安已经为开发者提供10类260个API接口,已经接入超过100多个合作伙伴、上线超过200多个应用,后续还在无限扩展中。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似乎可以脑补出一个画面:未来长安每开发一款新车,只需做出一套虚拟仿真数字模型,用户和开发者在“看不到实车”的情况下,即可从源头开始参与体验和开发,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才是真正的“用户共创”!
驾值观
长安汽车的全新战略目标是,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重塑“新汽车+新生态”。长安提出的销售目标是: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达到300万辆,新能源占比35%。2030年打造成为世界级品牌,销量达到450万辆,新能源占比60%,海外销量占比30%。
2020年的全球车企销量排名中,400-600万辆之间的车企有通用、现代、福特、本田。此消彼长的态势下,如果长安能在2030年达到450万辆规模,毫无疑问将跻身世界级一线车企行列。
从长安这次生态大会上发布的诸多技术成果和前瞻思考来看,长安无疑在很多领域已经走在行业前列。
中国车企迸发出的能量,未来十年也许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耀眼。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长安汽车,未来十年内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车企?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